致敬客户的十个经典案例之十:我们倡导深度工作的方式方法 二维码
发表时间:2024-12-09 09:36 严格讲,这不是我们的经营管理案例,目前我们大多数员工还做不到深度工作。但是我们正在开启深度工作的航程,这是我们的方向。 深度工作,是美国作家卡尔·纽波特在他的一本同名畅销书中提出的概念。他指出:要达到个人巅峰的产出效率,需要长时间、无干扰地高度专注于单一任务,即“深度工作”。 通常情况:一个员工早晨上了班后,一系列的开电脑、洗杯子、上厕所、刷微信等等。半个小时过去了,才可能真正进入工作状态。可是,可是,突然被叫去参加一个会议、接到一个业主电话、一位同事来提出协同要求……总是被打断,总是得不断切换注意力。 个别的人:看似非常努力,每天从早忙到晚,但他的工作产出却很低。有一段时间,我们统计工作业绩,一个季度里有的人完成近百万的合同额,有的人却只交付不足30万的业绩。固然有业务品质上的差异,有个人家务私事上的影响,但是从了解的情况看,这些都不是主因。为什么?究其原因,是他的工作方式出了问题,整天忙于琐碎的事情,浪费了时间和精力,难以创造大的价值。 那么,什么是深度工作?深度工作是指在没有干扰的、专注情况下、高效率的工作,这个时候,一个人可以把认知能力推向极限,最终得到具有创造性和高价值的工作结果。 心理学上“心流”的概念,极好的印证了深度工作的意义:当人们全神贯注、沉浸式地做某件事情的时候,外界的干扰好像被屏蔽了,处于物我两忘的状态,人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。在这种状态下,人们会经历高度的兴奋和满足,效率也会大大提高。 我们认定:树立成果导向才是我们应该矢志不渝的追求,瞄准成果做事情才是正确的做工作。表现在日常行为里面,就是开启深度工作的航程。 实现深度工作,我们在做以下几个方面努力: 引导员工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方式。深度工作并非一种固定的模式,而是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和工作环境进行调整的方式方法。比如当前要集中力量攻克资信升级,但是该干的业务、必要的琐事,也必须做,只是我们要区分优先级,以价值为驱动,合理的去分配时间。 比如,我们是一个咨询公司,免不了讨论一些先进科技性的问题,这时候大家往往发言都是三言两语,一个本来很重大的问题,发言讨论时间不比主理人介绍情况时间长。可是讨论请销假制度时,都有人能够发言半个小时。 再比如,以往的提成分配模式,是每一个季度一次,以为集中发放可以节约时间,结果一些项目的合作人、完成比例等等细节问题,不在公司业务台账上显示,在结算时要一一询问,反而浪费了时间。 于是我们推出双峰深度工作理念:将时间分为两块,一块用于重要的深度工作,另一块用于其他事务。在用大块时间完成重要工作的同时,专门列出间歇时间,处理日常工作、琐碎工作,形成固定的工作节奏。 深度工作需要高度的专注力和精力投入,因此双峰深度工作正好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休息和恢复精力。用大块时间进行重要工作,比如90分钟,之后进行一次短暂的休息,比如5-10分钟,这个时间处理一些琐事,正当其时。 对于技术人员,模仿新闻记者的深度工作,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必须随身携带工作手册,与业主交流时,随时记录,留存为资料,在业务开展、形成成果的时候可以随时借鉴和采纳。 在编制业务成果时,遇到的问题、查到的资料、特别是生偏的内容,可以不做深究,一方面要在成果后面的备注里记下来,另一方面随时记录到手册里,以备后查。 公司讨论问题,一律要做好事先准备,限定发言时间,绝不做无准备的事情。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边界,限定时间有利于事前不受干扰时的深入思考。 有意识的培养深度工作的环境和习惯。既然选择了深度工作方式,就需要努力将其培养成习惯。主要的措施可以从设定工作场所氛围、规划好要完成的任务、准备好支持工作的物质开始,逐步学会摒弃浮浅工作。 为此,我们从公司层面设定,每周六例会工作制,其他的时间绝不随便召集会议;会议之前交流议题,需要谁参加谁参加,提前通知,不搞临时的调集;尽量划小各部门单元,以小团体、小范围的工作环境,尽力减少来自外部的影响;引入智能表格管理,除了拿到项目的第一时间填写上报项目情况、完成时限、参与人员、优先级、风险、进度等等内容外,其他时间一律是研发时间,不受公司里其他人员的打扰。 深度工作,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工作技能,它的本质,是深度思考。我们在做客户的工作时候,积累了一个“做到的一定要比承诺的多一点”的方法,说白了就是不要承诺那么多,宁肯你不用我,也不承诺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。因为,我们每一次见客户,都一定要事先做一些功课,形成规矩,争取用诚信诚意的服务,积累客户。 我们相信,通往诚信的道路就是诚信本身。只有多一点自信,才能少走弯路;只想赢竞争对手,只想拿到客户,不做知彼知己的文章,可能干的越多,离本质就越远。这正应了老子在道德经里的那句话,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”。 而所有的这一切,都要建立在从对业务的深入理解、对客户的深刻了解、对市场本质深入洞察的基础上,说到底,功夫要下在深度工作上。 环境可以改变人已经是不争事实,一个安静、整洁、无干扰的工作环境,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专注力。 制定并执行高效的深度工作计划。制定高效的深度工作计划是实现深度工作的关键。除了公司层面的努力,各个部门想出各种办法,达成深度工作。 咨询部恢复久违的白板制度,每天的工作上墙,团队成员都可以一眼看到自己手中的工作,与其他员工的差距,不用讨论、不用争辩,谁落后谁奋蹄;造价部建立小组制的市场业务单元,瞄准建模、提量、套价、土建、安装全流程业务、全才化模式培养员工。 最大的变化在于沟通。此前的只见人干活不见出成果,个中原因是前期沟通不到位,接到的资料不准确,甚至于没有审核的图纸都拿过来开始预算价格,实则是在做无用功。我们明确加强与业主方面的沟通,申明厉害,本着稳准快的理念提升业务质量。 所有业务一旦到手、签订合同,一定安排技术团队与业主沟通,进行深度的技术交底;凡是业主有特别要求的业务,一定要事先认真审核基本资料、进行风险研判、预估完成时限,给业主一个较为确切的工作方案;凡是要求急迫,但是资料不齐全,或者资料有问题的,一定事先告知资料的主要问题,在业主知晓情况的状态下才进入工作,否则一律先行搁置,待问题解决后再加速推进…… 同时,我们把量化工作成果,作为重要的一环,以便每一个员工评估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。我们每周公布部门完成的工作任务,对照设定的具体时间限制、关键节点,核查进度,并对重点项目及时复盘,方便各个部门分析和改进自己的工作。 综上所述,实现深度工作需要从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、培养良好习惯、创造有利于的环境、制定并执行高效的工作计划等方面努力,一旦掌握了深度工作的技巧和方法,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,便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。 声明:此篇为世纪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原创文章,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:http://sjgcxm.com/sys-nd/293.html
|